大狗也会的细小吗?
昨天,我们医院来了一只小狗,大约两个月大小,来的时候精神不好,食欲减退,腹泻,便检发现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有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治疗期间病情无好转反有加重迹象,下午时出现腹泻血便,于是紧急注射止血针和益生菌,晚上情况仍无起色,最后急诊急救,经输血后狗狗才挽回性命。
这个病例其实主要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小动物的身体状况,二是即使看上去再健康的小动物也会有潜在的疾病的隐患。 很多主人认为,自己的宠物身体健康,没有症状表现就是“毛球”或者犬猫的俗称,其实是过于乐观了。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人吃东西会发胖,但胖并不代表身体就一定不健康;相反,有时候人在患病期间由于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减轻,这时体重轻并不代表就没有患病。所以,看上去很健康的“毛球”也有可能患某种潜在的疾病,只是目前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当“毛球”体内有寄生虫时,寄生虫会在肠道里抢夺营养,并分泌毒素损害肠粘膜,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出现了营养不良。如果虫子继续发育繁殖,可能会形成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炎症或溃疡,并继发肠道寄生虫病。此时,“毛球”会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如果不注意合理饲喂,缺乏必要的驱虫管理,那么“毛球”患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除了消化道寄生虫外,“毛球”还会患上其他类型的寄生虫病,如皮肤寄生虫感染等。有些寄生虫虽不会致命,但是会导致“毛球”极度的不适,从而引发舔舐、啃咬等异常行为,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定期驱虫对于小动物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