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带鱼好看?
题主的“热”字用得不太靠谱呀……热带鱼类并不是指生活在热带地区(温度大于等于15℃)的鱼。事实上,所谓的热带地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各跨一个纬度的区域)原本是没有鱼的! 地球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开始出现鱼类时,当时的纬度带并没有什么热带、温带之分,只有冷水鱼和海水鱼。随着大陆板块的移动,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地形和气候。所以那些认为热带鱼是在热带地区自然进化出来的观点是很不靠谱的。 关于热带鱼,目前比较主流的解释是,在2.5亿年前的石炭纪,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北方的冰川开始逐渐融化,当时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淡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为后来的水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同时也提供了隐蔽场所。
当时由于没有陆地生物竞争,水中的鱼类和其他动物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其中的藻类因为受到了抑制,增长得并不快,因此没有被食物压制的鱼类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以迅猛生长,体型越来越庞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热”带鱼——其实它们根本不需要依靠消耗自己的身体来获取能量,它们的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营养充分”的条件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热带鱼虽然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但这仅仅只是它们生活过的区域之一而已。早在石炭纪时期,它们就分布全球了。 至于题主所说的“为什么热带鱼好看?”——这是因为“好看”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标准,而且题主用的这个词用的不是很准确哟…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鱼作为最低等的脊索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是相对保守的,大多数鱼都是长得差不多的。因此对于“美”的感受也是相对比较单调的。不过,虽然鱼对“美”的感受能力很差,但它对“不对称”是很敏感的。也就是说,一条鱼如果长得左右不对称,那它基本不会这条鱼的生存造成多大影响,因为它会迅速将这个“不对称”的情况矫正过来;反之,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左右不对称,那它对这条鱼的生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它会逐渐被自然淘汰。
基于这一原理,许多人工育种的鱼类都会尽量做得左右对称,以迎合人类对于“美”的追求。 当然,除了人工育种外,自然界也存在许多天然的“美”的鱼,比如神仙鱼(Pterophyllum scalare),又称为燕鱼或者神仙燕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们的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左右不对称的现象,但它们能够很好地通过侧滚等方式使得自己身体的轮廓保持平衡。